发布时间:2025-09-30 来源:《国企》 作者:刘伟 责任编辑:张尧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与政治基础,其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以及突出政治优势,更是企业达成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日趋多元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的形势,需要持续创新理念与方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生产经营、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从而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一、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保障正确政治方向。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国有企业、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立场,确保全体干部职工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障国有企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稳步推进,为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政治保障,切实发挥国有企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的关键作用。
二是凝聚发展强大合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自觉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解决干部职工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度,有力促进团结协作,统一思想认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是推动企业和谐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将思想引领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企业理念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同时,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维护和谐稳定发展局面。
二、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偏差。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组织架构、利益格局和管理模式面临系统性重构,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准确把握改革实质,切实凝聚改革共识和行动合力。但部分企业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重业务轻思政现象,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制度保障。
二是工作方法滞后。当前,干部职工思想呈现多元新态势,新生代干部职工价值取向呈现务实化特征,更加注重职业发展、成长通道和个人生活品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多采用“开会传达、文件学习”的“灌输式”“说教式”模式,内容空泛、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与针对性,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强,难以适应新时代干部职工的思想需求。
三是队伍建设薄弱。当前,政工队伍存在专业人才紧缺,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不够,队伍结构失衡等问题。同时,“兼职化”现象较为普遍,专职人员比例偏低,政工岗位多由其他业务干部兼任,导致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加之,部分政工人员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方法单一、创新能力不强,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不足。
四是与生产经营脱节。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协同推进,同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切实凝聚共识、鼓舞士气,将其转化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但部分企业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结合不紧密,未能紧密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生产任务、重点项目及改革攻坚等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导致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不够显著,示范引领作用不强。
三、加强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压实主体责任。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制度机制,夯实思想理论基础。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将思想政治工作列入企业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实现与生产经营同谋划、同推进、同考核。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支部具体落实、全员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督学、考学、评学“三位一体”长效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考核评价,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取得实效。其次,要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理论学习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系统化、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采取“原著精读、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相结合方式,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要注重学习形式创新,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辩论、读书分享等活动,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群众参与度。最后,要完善学习机制。构建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学习机制,线上依托“两微一端”平台精准推送微党课、政策解读短视频,打造“指尖课堂”;线下有序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实地教学、沉浸式党课体验活动,打造“实景课堂”。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升全体党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坚决破除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年轻化、场景化、数字化的工作新机制。首先,要创新载体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思想政治工作,开发“思政+”小程序或APP,集成学习打卡、心得分享、虚拟展馆、智能推荐等功能。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干部职工兴趣爱好,精准识别需求特征,提升内容推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图解、先进事迹、干部职工故事等内容,打造“互联网+思政”传播新格局。其次,要强化体验教育。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情景模拟、劳模事迹情景剧展演、红色主题剧本杀等沉浸式教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在实践体验中重温初心使命。邀请脱贫攻坚典型、技术革新能手等优秀代表开展“微宣讲”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最后,要结合实际问题。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针对干部职工关心的职业发展、薪酬待遇、心理健康等问题,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设立困难干部职工帮扶基金、解决子女就学和医疗救助、提供心理疏导等,为干部职工提供精准服务,提升干部职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政工队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充分激发队伍活力。首先,要优化队伍结构。大力选拔政治立场坚定、业务水平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干部进入政工队伍,着力打造既掌握党建理论又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政工干部队伍,确保其在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要强化培训提升。采取专题培训、业务交流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政工人员业务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鼓励政工干部积极参与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最后,要建立激励机制。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基金”,对表现突出的优秀案例、思政课题、及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政工人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定期举办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展示,推广优秀经验做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水平提升。
四是推动实践融合,服务中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义在于服务大局。要精准把握工作定位,推动与改革发展、安全生产、人才培养、社会责任等重点工作的有机融合。首先,要与改革攻坚深度融合。在推进重大改革任务过程中,同步组织开展政策宣传、谈心谈话和思想引导,促进干部职工准确把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组建“党员突击队”和“改革先锋岗”,充分发挥关键岗位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党建+改革”特色品牌项目,切实将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改革工作的强大动力。其次,要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坚持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贯穿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通过组织开展“安全微课堂”“事故警示教育”等安全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党员“安全承诺书”签订制度,创新设立“党员安全责任区”示范岗,将安全操作规程提炼为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便于记忆的“顺口溜”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多措并举推动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再次,要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实施“思政+人才”双育工程,推行“多岗位实践锻炼+思想政治考核”培养机制,组织实施“红色导师带徒”培养计划,安排党员业务骨干结对指导青年干部职工提升党性修养与专业技能。设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系统开展优秀青年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政治坚定、素质全面的后备人才。”最后,要与履行社会责任深度融合。将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刻领会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充分调动其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结对帮扶、防汛救灾等志愿服务,强化干部职工责任担当,密切企业与群众的联系纽带,切实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定期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典型,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坚实保障。
五是融合企业文化,厚植文化沃土。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文化育人、以文聚力。首先,要培育核心价值观。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提炼并弘扬“诚信、创新、责任、共赢”等核心价值理念。整合战略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法治文化,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文化上墙、理念入心、行为落地”等方式,使文化从口号转化为自觉行动。其次,要发挥典型引领的示范效应。建立“红领之星”“岗位标兵”等评选机制,按照“发现—提炼—宣传—推广”四步流程,挖掘技术攻关、降本增效、服务群众中的先进典型。通过“两微一端”、宣传展板、短视频平台讲述榜样故事,组织“榜样面对面”分享会,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开展“企业发展史展览”等活动,回顾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传承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增强干部职工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最后,要推动群团工作与思政工作协同发力。坚持“党建带群建”工作方针,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向基层延伸。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实践活动,构建职工成长成才平台;围绕青年发展需求,实施“青年突击队”“青字号工程”等特色项目,充分调动青年干部职工积极性;以“家庭助廉”“巾帼建功”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家庭层面,促进家企协同育人,显著提升职工归属感、获得感和组织凝聚力,构建了党建引领、群团协同、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作者单位:兰州市城关区委组织部)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