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财务风控 保障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20 点击数: 来源:《国企》 责任编辑:张尧

分享到:

建设全面高效的财务风控体系,是世界一流企业的共有特征,也是国企改革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积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结合实际借鉴领先的风控理论,深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成功建成了业界领先的大数据风险防控系统,并入选了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标杆项目。


近年来,中国电信持续推进系统升级、应用创新及推广,逐步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由“人工防控”向“智能防控” 转型、由“单点防控”向“体系防控”转型、由“职责管控” 向“价值创造”转型,助推财务精益管理再上新台阶,有力保障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财务风控体系建设


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电信将财务风控体系建设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中国电信的财务风控体系建设注重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紧密结合,将风险防控纳入企业战略规划,确保风险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中国电信认识到,风险防控不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而且是全企业共同的责任,在财务风控体系建设中,强调了全员参与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


中国电信注重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与监管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和监管要求,确保企业的风险防控工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


风险防控的全面升级


中国电信紧跟时代步伐,通过顶层设计,高起点搭建了财务风控平台,实现了财务业务与内外部数据的全面整合。平台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选用先进的微服务架构和中国电信自研的云平台技术底座,为风险防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电信将国企改革的要求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紧密结合。一方面,企业通过优化风险管理流程、提升风险管理效率,积极响应国企改革中对于提高国有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电信注重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对企业运营风险的监测和预警,为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数智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中国电信的风险防控能力,而且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风险模型的构建


为了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中国电信聚焦财务风险高发领域、高发事项和高发环节,对风险事项、风险特征和风险驱动因素进行了全面梳理。在借鉴引入“本福特定律”“舞弊三角论”等先进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企业结合历史数据验证,定义了风险指标,并总结提炼出了风险扫描逻辑和预警规则。


通过建立分析数据模型,中国电信形成了风险扫描模型库。这些模型能够根据不同的风险场景和业务需求,进行智能化的风险扫描和预警。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已累计开发固化大数据财务风险模型 140 余个,涵盖了财务管理、业务发展、市场运营等多个方面。这些模型为风险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大提升了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在国企改革中,中国电信将风险模型的构建与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紧密结合。企业通过对运营数据的深入分析,不断挖掘潜在风险点,并及时调整风险模型,确保风险防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中国电信注重将风险模型应用于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中,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运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通过风险模型的构建和应用,中国电信不仅提升了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而且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风险闭环管理的实现


为了确保风险防控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中国电信的大数据财务风险防控系统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和扫描。系统能够按照内控流程,对经营管理关键控制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精准定位风险问题,并将预警结果自动推送给相关单位、部门和岗位。


这种全流程的风险管控模式不仅提高了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且确保了风险处理流程的闭环管理。一旦系统发现潜在风险点或异常行为,就会立即触发预警机制,将相关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同时,系统会跟踪风险处理的全过程,确保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这种闭环管理的模式,大大提高了中国电信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在国企改革中,中国电信将全过程监控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紧密结合。企业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风险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中国电信注重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定期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而且为国企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中国电信将大数据风险防控系统与生产运营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了风险预警的前置和联动管理。系统能够将扫描发现的风险信息推送给业务部门,在关键业务审批节点进行预警提示,从而促使业务部门在事前和事中加强风险管控。此外,系统打破了业务与财务系统的壁垒,通过多维度关联分析,发现了传统方式难以察觉的风险隐患。这种风险联动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而且促进了企业整体风险防控水平的提高。


在国企改革中,中国电信注重将风险联动管理与企业的业务创新和市场拓展紧密结合。企业通过加强业务部门与风险防控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识别和应对业务创新和市场拓展中的潜在风险。同时,中国电信注重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市场动态的监测和分析,为企业的业务创新和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风险防控持续优化的实践


中国电信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不断学习和借鉴领先的风控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持续的系统升级、应用创新及推广,中国电信逐步实现了财务风险管理由“人工防控”向“智能防控”、由“单点防控”向“体系防控”、由“职责管控”向“价值创造”的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而且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企改革中,中国电信将对标提升与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紧密结合。企业通过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同时,中国电信注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对风险防控体系进行持续优化和创新,确保风险防控措施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


未来,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电信将继续优化和完善其风险防控体系,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国企网-《国企》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