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2 责任编辑:张尧
2025年11月9日至21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联合举办,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三地合办,赛事规模创历届之最。本届全运会开幕式转播在科技应用上实现突破,构建"1+3"云转播体系,采用8K超高清技术,生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壮丽画卷与蓬勃气象。
充分利用这一顶级体育赛事平台,由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学院与乐贝传媒联合主办的全运会转播实训营11月9日在柏莱特文化科技园成功开幕,训练营汇集了来自燕京理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珠江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成都文理学院、上海立达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南宁理工学院、哈尔滨广厦学院、银川科技学院、昆明城市学院、南京航天航空金城学院、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在内的12所院校中20名学生参与,通过"理论授课+实战操作+导师点评"的三段式培养模式,让学生深度参与全运会赛事转播全流程,在真实赛场环境中锤炼专业技能。

一、三维立体实训体系 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实训营采用"理论筑基-岗位实操-复盘提升"的递进式培养架构。在理论阶段,学员系统学习体育赛事转播流程、导播切换逻辑、多机位调度等专业知识,由拥有十余年奥运、全运会转播经验的李泽等行业专家授课。实战环节则根据全运会赛程,将学员分为跳水、田径、篮球三个项目组,分别嵌入转播团队参与信号制作,真实体验导播、放像、字幕、音频、战术分析、总控等关键岗位工作。

“我们要求每个学员至少轮转两个岗位,既要有专精深度,也要有全局视野。”乐贝传媒负责人王翠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如跳水项目的慢动作回放,要求操作员在0.5秒内完成关键帧标记,这种极致要求只有在真实赛事环境中才能体会。“实训期间,学员累计参与制作赛事转播信号12场次,独立完成镜头切换练习超过300分钟,人均处理应急技术问题8起,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学子心声:在实战中见证成长
1、理论与实践的碰撞
来自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新媒体摄影2305班的赵煜同学表示:“通过实训掌握了体育赛事直播全岗位协作逻辑,李泽老师的'预判式导播'课程让我认识到,课本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打磨才能内化为职业能力。”

2、多岗位实践中明晰职业航向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2022级郑越泽参与了全运会、NBA和英超赛事转播工作,在实训中系统学习转播知识,接触专业设备,轮换体验了导播助理、字幕制作、现场编辑等岗位。通过实践,他深入了解导播、编辑、字幕等不同职位的工作内容,明确了自己在体育传媒领域的职业发展方向。

3、团队协作的力量
燕京理工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403班的李坤然说:“不同院校的同学能在短时间内形成高效配合,这种团队默契令人感动。全运会舞台不仅锻炼专业技能,更教会我们在高压环境下协同作战,将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4、职业方向的锚定
燕京理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2级8班的刘欣蕊同学认为:“深入全运会导播间学习,让我理清了导播台操作逻辑,理解了'无错播就是最高标准'的行业准则,坚定了深耕传媒幕后制作的职业选择。”

5、专业技能的淬炼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大湾区影视学院摄影专业的蔡梓扬参与全运会转播工作,在实践中认识了导播、收音、摄像等不同职位。他学习导播台操作和摇臂运镜技术,通过实际操作提升了专业技能,同时也拓宽了见识,丰富了行业阅历。

三、产教融合新范式 为传媒教育注入活力
在微影数字传媒产业学院的支持下,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将持续深化与乐贝传媒的战略合作,把全运会实训经验转化为常态化教学资源,计划在未来三年建设5个赛事转播教学实践基地,开发20门实战导向的核心课程。”乐贝传媒也同步宣布,将从本次实训营中选拔优秀学员进入企业实习,为行业储备新生力量。

随着传媒技术的快速迭代,传统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产业需求。此次全运会转播实训营通过"真赛台、真项目、真团队“的实战培养,为高校传媒专业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产教融合范本,也为青年学子搭建了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桥梁。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张炜表示:“未来的传媒人才,既要懂技术更要懂业务,既要会操作更要会协作——这正是我们通过实训营要传递的核心能力。”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