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9 来源:中国水运报 责任编辑:张尧
飞天!“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交付21架,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入海!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出口订单不断;
…………
近年来,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3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彰显出的坚实底气、创新动能、澎湃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北斗三号汇集全国400多家单位联合攻关,通过星间链路技术实现“太空搭桥”,建成由数十颗卫星编织成的“天罗地网”。
从无到有,服务全球。如今北斗系统芯片、终端、服务实现100%国产化,已成为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国产高刚度、高精度、高可靠性负载500公斤重型工业机器人研发成功;28纳米光刻机完成产线验证,国产化率突破83%……
“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重大技术装备行业的发展,产品取得全面突破,品种得到极大丰富、等级实现大幅提升、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在航空航天、清洁能源、先进冶金、锻压挤压、石油化工等重要领域,核心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卡脖子’难题突破上取得重大进展。”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重装董事长韩晓军说。
国机重装作为我国高端重型装备研制旗舰企业,围绕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卡脖子”难题持续进行攻关,成功研制出一批核心部件和重大技术装备,有力支撑了C919大飞机、“国和一号”“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切实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制造强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从2020年的15.1%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15.7%。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逐“绿”向“智”
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天津坚持数字化智能化赋能,通过梯度培育智能工厂,加快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天津市累计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0个,其中9家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今年,天津市还将新培育不少于100家先进级以上智能工厂,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我国对智能工厂实行分梯度培育共分为四个级别。智能工厂为什么要分等级培育?分级标准又是如何制定的呢?
专家表示,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车间基础上,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的深度融合。智能工厂的分级培育有利于引导企业补齐数字化转型基础能力,在四个智能工厂的等级分类中:基础级智能工厂,聚焦构建必要的软硬件能力,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数据采集实时化和管理信息化;先进级智能工厂,聚焦重点环节的集成协同,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互通共享、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生产与经营协同管控等;卓越级智能工厂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集成贯通、制造装备智能管控等;领航级智能工厂聚焦未来制造模式探索,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
再比如,作为投产即实现“近零碳排放”的智能生态工厂,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应用数字孪生、3D视觉“鹰眼”等技术,实现了100%焊接自动化、100%全零件自动转运。
智能制造澎湃产业新动能。当前全国已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近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绿色转型绽放产业新气象。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家级绿色工厂达6430家,实现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新老并举、实数融合,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表示。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前景广阔
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显著。钢铁行业有171家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轻工科技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82%,发明专利数量累计超过19万件……
今年5月,全国电机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3.3%、12.8%、11.8%,瞄准“更新”与“创新”,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芽”。
抓取、放置、折叠、移动……上海张江的智元机器人数采工厂中,员工正手把手地教机器人完成各种动作。得益于自研一站式开发平台、业界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人形机器人的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当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的脚步不断提速。
在当下的精密制造业中,AI技术与软硬件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焦点,众多企业加速研发,从“智能眼”到“精密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推动行业加速从传统制造迈向高端智造。
近年来,以龙岗企业力量为代表的深圳精密制造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AI技术正在为深圳精密制造业注入新动能,这不仅增强了产业竞争力,更重塑了深圳制造业的未来格局。
在捷牛智能的厂区,公司副总经理吕亮指着一款自动上下料四工位检测设备介绍:“它能精准捕捉手机、平板的中框、前壳等辅料的细微偏移,误差不超过±0.1毫米,连正反面、内外四周及孔位的瑕疵都无所遁形。”除了“找茬”,捷牛智能的五轴打磨机同样亮眼:5—7工位同时打磨,全自动换砂纸,还能选装单/双力控,价格却比同类进口产品低40%~60%。
“‘工业视觉检测+数控研磨抛光’,就是我们的两大‘王牌’。”吕亮说,捷牛智能在工业视觉领域,深度结合AI视觉算法平台,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的双重提升;在数控研磨抛光领域,突破多轴联动控制、自适应力控算法等核心技术,持续提升研磨抛光精度边界,成功填补国内高精度研磨装备空白。
如果说研磨抛光是制造业的“美容师”,那么焊接就像是制造业中的“钢铁裁缝”。在鸿栢科技的工厂里,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地上演着“钢铁裁缝”的智能升级——汽车车身自动化螺柱焊设备及工作站、汽车车身自动化点焊设备及工作站、机器人弧焊工作站等核心产品,凭借创新的数字化技术,不断重新定义中国汽车装备制造业的精度标准。
“我们给焊接设备装上了AI大脑。”鸿栢科技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例如全球首款螺柱焊机AI大模型质量分析系统,打破常规的质量检测模式,集“数据+算法+场景”三位于一体,为客户节约了大量的检测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速崛起。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今年以来,我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等标志性产品上接连取得突破……这些标志性成果不仅为相关产业构建技术底座,更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的乘数效应。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IDC发布城市物联感知平台市场份额报告 中国电信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清”风劲吹,“廉”续发力 ——新疆兵团建工市政交通集团北新土木公司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小记
算好人生“七笔账” 筑牢廉洁“防火墙” 天能水泥生产车间党支部开展廉洁教育专题党课
军垦家风映初心 清正廉洁担使命 新疆天业能源管理公司燃运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党建引领促发展,西博探索谱新章 ——四川资源集团置业集团二支部创新主题党日活动纪实
把规矩立在当下 让作风硬在日常 ——中国石油西北销售青藏代表处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教育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