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级私募入场“扫货” 加码创新药与互联网ETF

发布时间:2025-04-03 点击数: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张尧

分享到:

伴随着公募基金年报披露落幕,百亿级私募“扫货”ETF和LOF的“全景图”也得以显现。


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共计16家百亿级私募出现在公募基金前十名持有人份额名单中。从行业分布来看,互联网和创新药板块备受青睐。比如,截至2024年末,重阳投资旗下产品出现在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等基金的前十名持有人名单中,景林资产则持有华夏恒生科技ETF、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等基金。


多位业内人士称,在全球资本重估中国科技资产的背景下,科技板块尤其是互联网优质企业行情有望持续演绎。与此同时,伴随着医保政策频现积极信号,中国创新药企业显现全球竞争力,创新药板块也有望在今年迎来拐点。


头部私募加码创新药


公募基金年报显示,老牌私募重阳投资在2024年下半年布局了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旗下重阳战略才智基金等五只产品持有该ETF共计21.48亿份,占上市总份额的5.82%。


不仅如此,截至2024年末,重阳投资管理的重阳喜悦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5只产品,还出现在了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的前十名持有人名单中,合计持有份额达10.08亿份。


除了重阳投资,宁泉资产去年下半年也加码了重仓医药生物的基金。公募基金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宁泉资产旗下宁泉致远39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交银瑞思LOF基金98万份,持有比例相比于2024年中提升0.56个百分点。


交银瑞思LOF基金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基金组合前十大重仓股中生物医药标的占据4个席位。其中,泰格医药、恒瑞医药均为前十大重仓股的新面孔。


重阳投资认为,当前是投资创新药板块的有利时机。具体而言,经过四年多的深度调整,中国创新药板块的机构配置比例已处于历史低位。在此期间,国内创新药产业快速发展,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而且今年行业有望迎来一些利好政策,国际药企巨头也用实际行动积极买入了中国创新药资产。今年,中国创新药企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互联网板块受青睐


互联网板块,也是百亿级私募布局的重要方向。


近日,聚鸣投资创始人刘晓龙透露,在有路径可循的科研创新领域,中国企业的确展现出了实力和效率,因此目前组合的主要仓位分配在港股尤其是恒生科技相关资产上。


沪上一家百亿级私募人士也称:“在投资配置中,科技板块是我们持续重点关注的方向。近期我们的持仓变化是,减仓了阶段性情绪过热的机器人方向,增加了港股互联网的配置。”


多家头部私募认为,DeepSeek大大降低了AI应用成本,提供云服务和软件服务的互联网企业是AI落地应用的主力军,是核心受益方向,互联网企业占比更高的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有望较其他科技指数有更佳的表现。


ETF成私募配置重要工具


除了科技与创新药板块,部分头部私募还借道ETF配置债券、海外资产等。


公募基金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高毅资产知名基金经理邓晓峰管理的高毅晓峰2号致信基金等四只产品,新进博时中债0~3年国开行ETF前十名持有人名单,合计持有270.6万份,占上市总份额的5.36%。国新新格局私募旗下的国新央企新发展格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2024年下半年也买进了博时中债0~3年国开行ETF,期末持有份额达285.97万份,占比为5.66%。


另外,泓湖投资旗下的泓湖稳健宏观对冲基金等五只产品,去年下半年加仓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期末合计持有份额为1.76亿份,占基金上市总份额的8.84%。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在中国经济转型、结构性行情演绎的背景下,私募证券管理人借道ETF进行配置,能够更加灵活地顺应市场变化,同时也能够弥补部分行业的研究缺口。未来,伴随着指数基金多元化趋势愈演愈烈,ETF将成为机构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国企网-《国企》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