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能:转企改革六周年 以高质量发展更好履行新责任新使命

发布时间:2024-12-25 点击数: 来源:《国企》 责任编辑:张尧

分享到:

累计动用8.3万人次,4.6万台次装备,先后完成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抢险、2023年京津冀抗洪抢险、2024年湖南洞庭湖决口封堵等270余次重大抢险战斗......这是中国安能转企改革六年来交出的工程救援成绩单。


2018年,原武警水电部队按照党中央跨军地改革决策部署,近万名官兵集体转业,组建为中央企业。六年来,队伍实现平稳转隶,公司组建顺利推进,企业治理不断深化,“一基两翼、三新四成”发展战略逐渐清晰。所属企业由转隶之初的12家增加至35家,布局省(市、自治区)由原来的13个拓展到26个,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要地全覆盖。


转企后的中国安能以应急救援和工程建设为主责主业,围绕“建设非现役专业队伍”这一基本目标,常态化承担工程救援任务,持续深耕工程建设市场,在重要流域沿线和重点方向规划建设13个国家级工程救援基地及多支专业救援队。仅2024年,中国安能就转战17个省(市、自治区),参与各类自然灾害工程抢险任务70余起。目前,中国安能已建成土建、爆破、测量、搜救等8大门类140余个工种的专业队伍,拥有一支涵盖水利、电力、地质等多领域的专家团队,研发配备了动力舟桥、水上作业平台、水下无人侦测船等6大系列1200多套高精尖救援装备,总结了堤坝一次性成型封堵、堰塞湖处置、电网快速架设等13类国内领先的技术战法。


作为专业化施工救援队伍,中国安能十分重视科技研发工作,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提升救援效率、科研攻关助力工程建设的路径。先后承担了“基于水上动力作业平台的溃口封堵成套技术装备”“组合式溃口植桩封堵抢险成套装备”“圩堤远程控制智能打桩处置关键技术装备”等一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24年9月,中国安能牵头的“堤防大型决口快速封堵关键技术及团洲垸抢险应用”研究成果,通过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鉴定,由7名院士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为更好履行应急救援职责,中国安能持续加强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建设,通过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满足多层级可视化会商、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等应急指挥需求,确保指挥决策更加科学、智慧。


除了应急救援,中国安能还紧跟国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署,参与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涉及抽水蓄能、风光储新能源、生态环保、输变电、管道洞库、矿山剥离以及港口航道、机场场道、公路铁路等领域。通过将救援力量嵌入工程项目,用市场机制磨炼专业能力,中国安能闯出了“以工练兵、以工备战、平战结合、建救兼备”的工程救援专业队伍可持续发展模式。


“安澜兴邦、能事至诚”是中国安能的企业使命。作为一支具有深厚人民军队基因血脉的光荣队伍,中国安能正持续传承“水电铁军精神”,聚焦战斗力标准,努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企网-《国企》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