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矿工上讲台 一线办课堂

发布时间:2025-10-30 点击数: 来源:《国企》 作者:耿 闻 李春铭 张尧 责任编辑:张尧

分享到:

研学矿工文化,感悟真理之光,汲取精神力量。近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委党校组织秋季学期中青班全体学员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到龙煤七台河公司新建煤矿、市矿工广场开办“实践课堂”,并邀请龙湖煤矿矿工代表杨会军走进讲堂开展互动访谈式教学。

上午,学员们首先参观了新建煤矿“矿工礼赞”矿史展厅,展厅于2018年、新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发建设七台河矿区60周年之际建成。通过历史轨迹、煤海群英、党旗领航等十个板块的文图、影音再现了当年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激情燃烧岁月,展现了老一辈矿工“宁让汗水飘起船,不让国家缺煤炭”的精神风貌。诠释了一代代七煤人接力传承“跪着采煤、站着做人”的七煤矿工文化,弘扬“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不断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程。

在新建煤矿培训中心安全警示电教室,学员们通过体验安全警示教育VR虚拟智能培训设备,身临其境感受矿井采掘生产现场,在实景演示中心灵受到洗礼,认知得到升华。课堂上,新建煤矿“讲师”,声情并茂讲述了全国劳动模范马英湖等七台河矿区第一代创业者的感人故事,寻根溯源讲解了“跪着采煤、站着做人”矿工文化的的由来、传承和创新。学员们对新建煤矿365安全文化、黑哥们文化等一系列具有新建特色的煤矿子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感悟到了矿工文化植根于矿山沃土之中,在煤矿火热的生产生活中展现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随后,学员们来到国内第一座以矿工名字命名的“英湖山”脚下的矿工广场,仰望凝视为巍巍矗立挥镐挖煤的巨型矿工雕像,用手触摸雕像前矿车上的煤炭展品,仿佛触摸到了“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城市记忆,更感悟到了“跪着采煤、站着做人”的精神力量。参观“英湖山”巨型石刻旁的“七台河矿区英模文化长廊”,一位浏览英模事迹的市民说:党校“实践课堂”,开门办学办得好。特别能战斗的七煤矿工,当年挥洒汗水,源源不断为共和国钢铁工业输送优质主焦煤,为电力企业输送动力煤照亮和温暖了千家万户。七台河先有矿区,一代代煤矿工人在千尺井下,用不屈的脊梁擎起了一座城。“矿工金牌教练”孟庆余、冬奥冠军零的突破者杨扬的父亲杨喜文,曾经是新建煤矿采煤队的工友。孟庆余等四代教练输送的14位七台河籍贯冬奥和世界冠军,夺得186枚世界级比赛金牌;他们大都是矿工子弟,可以说奥运冠军之城七台河有着深厚的矿工文化基因。

下午,在七台河市委党校课堂上,学员们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龙煤七台河公司龙湖煤矿支柱厂副厂长杨会军进行现场交流。杨会军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深情讲述了自己在任采煤队班长期间的故事,介绍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独创的“三三工作法”,通过三个环节、三项原则和三项学习机制保障安全生产,带领班组连续31年实现安全生产。杨会军说:七台河矿工文化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毛泽东主席赞誉开滦矿工“他们特别能战斗”已有百年历史,这一著名论断在七台河发扬光大,七煤矿工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过去创造了薄煤层建成千万吨局的历史,如今这一思想力量仍然激励着七煤人攻坚克难。

传承矿工文化基因,涵养“奋斗初心”。此次现场教学,学员们收获颇丰,大家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次知识补给,更是一场思想淬炼:从“观”中筑牢人民立场,深知矿工的需求、百姓的期盼是工作的出发点;从“学”中提振奋斗精神,矿工面对艰苦环境的韧劲,正是破解改革攻坚难题的精神法宝;从“悟”中强化履职自觉,明晰要把矿工文化中的实干、坚守、创新融入工作,在推动七台河高质量转型发展实践中彰显中青年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此前,七台河市委党校“矿工文化”课题组多次深入龙煤七台河公司煤矿生产生活一线调查研究。

国企网-《国企》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