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9 责任编辑:张尧
文 / 唐杰 张薇 桑海洁 董敬莎
近年来,昆山工研院党委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服务全院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创新引领作用,聚焦主责主业,探索“党建+业务”融合工作模式,持续筑牢战斗堡垒、培树科创先锋、激活发展动能,深入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给予企业成长过程中人才、技术、资金等全方位支持,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昆山工研院“党建+科创”红蓝聚汇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锚定“政治坐标”
激活红色基因“动力源”
工研院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立业之本,持续擦亮“国企姓党”的政治本色。
一是在“思想引领”上发力。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把理论武装摆在“第一位置”,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谈体会认识、讲贯彻打算,精选产业发展动态、前沿科技热点等主题,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前沿领域思维碰撞,推行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度讲”、党员代表“互动讲”等模式,有机贯穿学习研讨专题、调查研究主题、推动破解难题,实现“三题共答”。
二是在“完善治理”上施力。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规程。健全完善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细化各决策主体权责清单,科学厘清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动态调整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2024年对重大经营管理、重大项目安排等事项前置研究30次,确保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三是在“锻造堡垒”上聚力。健全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机制,深化“一支部一特色”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创建工研院“共守初心·研领未来”党建服务品牌,成立技术攻关、科技招商、科技金融3支科创服务先锋队,聚合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党总支等16家载体单位组建“科技+”党建联盟,持续为科创领航、为企业纾困、为发展赋能。以增强基层组织力为重点,探索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设置基础积分、先锋积分,通过将积分内容与主责主业紧密结合,采用党员个人“亮绩”、考评小组“考绩”、党委“定绩”模式,持续激发全体党员在服务企业、服务产业、引领发展中的干事热情,让党员管理由“虚”转“实”。
瞄准“创新赛道”
点燃赋能驱动“强引擎”
立足“全市科技创新核心平台”定位,融合发展、协同联动,推动党建在“链”上聚力、在“链”上赋能。
一是打造“产业助推器”。按照“2+4+5”科招工作体系,高效运作北京、上海、深圳等5个国内人才科创中心和德国、澳洲、乌克兰等海外中心,积极与国内头部招商机构合作,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大力招引高质量项目、集聚高层次人才。瞄准“整形医学及抗衰”这片新蓝海,按照“引进一名领军人才、组建一支创新团队、带动一个新兴产业”路径,引进整形医学领域知名专家李青峰教授,按照“产业园+医院+研究院+产业基金”四位一体模式,打造国内首个整形医学及抗衰产业特色基地。
二是筑好“人才蓄水池”。充分发挥昆山杜克大学、蒙纳士大学“国际人才蓄水池”作用,借力清华大学校友会等校友资源,定向浚通人才的“源头活水”,招揽更多国际化人才团队和优秀科技成果在昆落地生根。1名合作专家成为昆山首个“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全力以赴厚植创新创业沃土、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三是用好“服务连环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打好“技术攻关+科技金融”服务组合拳。深入实施祖冲之产业技术攻关计划,持续完善“五位一体”技术攻关服务体系,发挥技术经纪人协会作用,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举办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班,培育技术经纪人144名(中级35名),其中2名获评“省优秀技术经理人”。通过“揭榜挂帅”,促成产学研合作105项,合同金额8800万元。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联合新莱应材、智程半导体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3个创新联合体,合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厚植“生态沃土”
锻造提质增效“硬支撑”
瞄准强内力、增活力,工研院持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不断凝聚发展力量。
一是聚焦“改革发展”实现高质向新。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国企经验,认真对标对表,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充分发挥“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体制机制优势,优化资产结构布局,提升经营活力效率,夯实高质量发展效能支撑。全面落实工研院和子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健全管理人员竞聘上岗、退出机制,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
二是聚焦“队伍建设”实现凝聚向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注重考察干部职工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选拔引进政治过硬、堪当重用的优秀干部。瞄准“优选、重育、严管、善用”四篇文章,实施“攻玉计划”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围绕铸魂、赋能、锤炼三个方面开展能力提升实训班。积极推行市场化选聘、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等市场化用工制度,健全H型人才培养体系,把组织选配的“严”和市场化招引的“活”有机结合。深化落实“三项机制”,完善绩效考核、积分制激励等举措,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能力强、结构合理的专业化“科创战队”。
三是聚焦“廉洁生态”实现优化向好。深化党纪学习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阐释、走进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帮助广大党员学得上心、深入、透彻。聚焦“集中+常态”持续发力,以“日常+专项+节点”相融合的方式,全方位开展内部监督检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顽疾,聚焦关键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清风行动”专项督查。连续三年推出廉洁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发布“清风研读”刊物、做实“廉洁单元”建设,着力打造可观可触可感的“公于心·严于行”廉洁文化品牌。此外,不断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畅通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在问题发现、线索处置、结果运用等方面创新方式方法,实现监督效能最大化。
报送单位:中共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唐杰:昆山工研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薇:昆山工研院党委副书记;桑海洁:昆山工研院党群工信部部长;董敬莎:昆山工研院党群工作部党务专员)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