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8 来源:《国企》 作者:袁晓涛 责任编辑:张尧
再次捧读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字里行间的历史厚重感如洪钟般叩击心灵,带来深刻的精神洗礼。恰逢“九一八”事变爆发 94周年,那个改写民族命运的黑夜,始终如同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在岁月长河中久久回响 ——94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以炸毁柳条湖铁路为卑劣开端,悍然拉开侵略中国的序幕,将中华民族推入近代以来最为沉重的苦难深渊。
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是一部浸满血泪与不屈的英雄史诗。无数中华儿女怀揣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绝境逆境中坚守,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长城,以不屈意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争壮歌。这段历史,早已刻入民族的精神基因,成为每个中国人必须铭记的集体记忆。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忘记苦难便是对先辈热血的背叛,漠视历史便会在时代浪潮中迷失前行的航向。
犹记2017年赴沈阳出差时,我特意走进“九一八事变”历史纪念馆。驻足在马占山将军 还我河山”的苍劲题字前,凝视着宋哲元军长“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铮铮誓言,历史的痛感与震撼瞬间直击心底。那些泛黄的照片里,是同胞惨遭蹂躏的悲怆;那些斑驳的文物上,是先辈浴血奋战的痕迹。恍惚间,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满腔热血如《国际歌》所唱般汹涌沸腾——这是对侵略者的刻骨愤怒,更是对无数舍生取义先烈的无限崇敬。
回望那段苦难岁月,最让人动容的不仅是抗争的壮烈,更是绝境之中的坚定抉择与信仰坚守。在民族危亡、前路迷茫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带领亿万民众在血雨腥风中冲破黑暗、找寻光明。历史反复证明,苦难本身从不可怕,真正决定民族命运的,是面对苦难时的勇气、抉择与坚守。正是先辈们在一次次困境中锚定正确方向,在一次次尝试中坚定革命道路,我们的民族才得以在废墟之上重建希望,于绝望之中迎来曙光。
如今,我们行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时常遭遇的犹豫与困惑,早已在历史的苦难征程中留下过相似的印记。那些先辈们在绝境中摸索出的真理、在抗争中凝聚的精神,便是破解当下迷茫的密钥。重温这段历史,并非沉溺于过往的伤痛,而是要从苦难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回望中坚定前行方向,让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成为我们破解时代难题、勇毅开拓进取的底气。
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铭记苦难不是目的,扛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才是最终落点。我们当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刻领会其中的真理力量;以伟大兵团精神砥砺品格,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核;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初心,把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跨越时空阻隔,与那些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奉献一生的革命前辈并肩而立,以同样的历史高度审视中国的发展、洞察世界的格局,明晰自身的价值坐标与使命担当。
曾身着戎装,是陆军十一师的铁血战士;如今投身建设,是兵团十一师的奋进一员。身份虽有转变,但军人的赤胆忠诚与使命担当从未改变。我深知,今日的岁月静好,是先辈们用苦难与牺牲换来;当下的发展机遇,是无数革命者用热血与汗水铸就。我们唯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坚韧不拔、勇毅前行”的行动力,永葆军人本色,在岗位上恪尽职守,在奋斗中践行初心,方能不负先辈嘱托 —— 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与担当,更以坚定的步伐、昂扬的姿态,奔赴明天的伟大梦想。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