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企》杂志融媒浙江讯(党建好故事 江 风)绍兴市原水集团所属市清安环科公司(以下简称“清安环科”)立足绍兴“江南水乡”实际,聚焦水环境治理存在的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维护难等痛点,坚持创新驱动,探索形成技术研发协同、平台支撑共享、服务精细长效的水环境治理新路径,实现从“治水”到“智水”的跃升。
截至目前,清安环科核心技术净水型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绍兴市40余个水体,累计治水面积超45万平方米,水体透明度普遍提升至1米以上,主要水质指标达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标准。相关成果成功入选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主题案例,中标项目覆盖绍兴、台州等地,业务模式正实现区域拓展,为水环境治理产业链布局打下坚实基础。
深化技术协同研发,创新技术供给体系
在需求导向、开放创新理念指引下,清安环科打破封闭研发壁垒,深度融入区域创新生态。一方面,通过“柔性引智”组建跨领域研发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院所专家,与业界龙头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高校创建博士创新站,形成复合型研发团队,聚焦蓝藻治理等共性难题联合攻关。另一方面,主动“揭榜挂帅”破解产业技术瓶颈,创新“智慧监测+精准治理”方案,实现藻类分布的实时监控与靶向清除。目前已获13项实用新型专利。
与相关专家开展技术交流
打造科技应用平台,夯实成果转化基座
为打通技术从实验室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清安环科着力构建了三大技术服务应用平台。其建设的水环境修复概念技术验证平台,可以在不同水体中跟踪修复治理效果,实现了新技术在现场水域中的精准验证;打造的智慧监测云平台,集成无人机航测、便携式水质监测设备及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治理过程可视化、效果可量化;孵化的技术应用生态圈,带动区域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充分体现了在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方面的核心优势。
水环境治理前后对比
优化精准服务模式,建立市场应用机制
为化解业主怕效果不佳、怕成本失控的顾虑,清安环科重构了三个服务与交易模式。借鉴“安心宝”理念,推出先治理、后付费的技术托管服务,降低业主风险;突破工程结束即服务终止的传统,实施长效生态管家服务,如蜻蜓池、梅龙湖等重点项目提供包含水质监测、生态调控、设备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养服务;针对不同水体特性及污染源,提供“一水一策”解决方案。这些模式既化解了业主顾虑,又将民生服务理念深度融入水环境治理全链条。
水环境治理后的迪荡湖
下阶段,市原水集团将以清安环科为支点,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模式迭代升级。聚焦技术攻坚,扩大专利布局,通过智慧化平台提升全域水环境治理效能,让每一处水体都能长效保持生态活力。加速区域业务拓展,未来将持续为全国水生态修复提供兼具科技含量与民生温度的“绍兴方案”。
【关注分享】《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一直以来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作为《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大平台,正聚焦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共建融媒浙江党建圆桌会“这一融媒体平台,为推进共建联建、整合优势资源,拟优选若干家共建单位,并以“共建联建,赋能服务”形式,确认“圆桌会会长、轮值会长、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资格,推进双方分享“增值套餐合作共赢”赋能模式文本签订落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北京、浙江两地驻点办公)与宁夏分中心、杭州萧山区瓜沥镇大梅林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