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杂志社官网-专题

专题

订阅

【专题】理塘“双区”建设谱新篇:高原小城奏响民族团结与生态文明共生之歌

分享到:

《国企》杂志融媒浙江讯(党建好故事  江 风九月的理塘,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在这座海拔4014米的“世界高城”,一场关乎未来发展的专题讲座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委党校举行。45名经济部门干部齐聚一堂,聆听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潘先考的精彩讲解,共同探寻这座高原小城的振兴发展之路。

一、双区共建:理塘发展的战略抉择

7fef6d32727aa6fa40c61a403401e526 

理塘县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推动地区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区共建”模式。理塘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重要节点,是藏汉交融的重要区域,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组成部分。2014年5月,理塘县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县委将创建工作纳入中心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一张图”引领、“一盘棋”意识、“一股绳”合力的工作格局。县财政按照人均2元标准纳入预算,并整合各类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民族乡村发展。创建活动覆盖全县100%的乡(镇)和党政机关、90%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80%的寺庙。

二、 民族团结:从文化交融到经济协同

7934729b1bcaeba4f6610ee661dfaadc 

理塘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八进”活动(进机关、企业、乡村、社区、学校、部队、寺庙、市场),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理塘县二完小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学校,开设书法、掐丝珐琅等兴趣班,配备“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关心学生成长。在千户藏寨景区,藏族传统歌舞表演、民族团结特色活动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经济协同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理塘县将民族团结与产业富民相结合,通过发展“极地果蔬”“理塘牦牛”等特色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玛吉阿米花园农庄、康藏阳光公司等企业通过“公司+支部+农户”模式,长期用工40人,季节性用工2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3.6万元,有效促进了各族群众共同致富。

三、生态文明:从防沙治水到“生态+”产业

 

理塘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探索高原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面对严重的草原沙化问题,理塘创新采用“三首次、三延续”治理模式(首次采用格宾网阶梯式沙障、水泥网格沙源护坡、绿色防护网;延续设置挡沙墙、生物措施、围栏封育)。2017年以来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6.32万亩,成功扭转了沙化态势。2022年,全县投入2.423亿元用于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所有河流地表水水质均保持在Ⅱ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100%,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68.4(等级为良)。理塘县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成生态种养循环产业园14.2万亩,濯桑蔬菜现代农业园成为四川省涉藏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是川菜供港澳出口备案基地。藏巴拉花海景区通过变沙地为花海,从贫困村变为国家4A级景区和“天府旅游名村”,2022年接待游客438.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24亿元,带动周边农牧民每人每年实现旅游增收3500元。

四、 塘塘合作:东西部协作的创新实践

6e7b646905b6b7d07231df35ef4ff48c 

理塘县与杭州市钱塘区创新开展东西部协作,打造了“塘塘合作”典范。双方共同制定并开展《“浙川一家亲·塘塘石榴红”民族团结六大行动》。两地共有4家医院、12所学校、22家企业、3家社会组织、25个村建立结对关系,实现了理塘22个乡镇全覆盖。创新发起“我在塘塘有棵树”公益项目,累计募资30余万元,在理塘种植了5000余棵高原适生树木,共建“山海同心林”。塘塘数字电商直播示范基地的建成,帮助理塘110余种农特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累计销售农特产品2.91亿元。

五、文旅融合:“1314”格局激活发展新动能

e27b4f10d8b0e9efdcfdaefaae96dab5 

理塘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藏族文化、游牧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赛马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在全省文旅资源普查中排名第一,概括为“1314”格局。第一个“1”指一座古镇——勒通古镇·千户藏寨,这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原住民4000多户,保留了藏族文化、建筑和风貌,是藏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景区。“3”是理塘三大赛事:理塘大赛马(中国藏族赛马文化之乡)、康巴汉子选拔赛和高原汽摩赛事。理塘赛马会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年5月到10月,月月有赛事。第二个“1”是指最美的景观大道——国道318。理塘是最美景观大道上的重要一站,境内涵盖了雪山、草原、冰川、湖泊等高原的极致风光。“4”是指理塘境内四大景区:格聂景区(四川海拔第三高的雪山)、毛垭大草原(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藏巴拉花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扎嘎神山景区(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2025年上半年,理塘县接待游客116.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8%和15.85%。

六、 六型经济:理塘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

2025年,理塘县将聚焦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聚力发展“六型”经济,让县域经济实现转型蝶变。大力发展“现代文旅”型经济,全力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以打造G318最美文旅经济带为抓手,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锚定“不缺氧、不缺文、不缺水、不缺景、不缺玩、不缺吃”六大方向,加强供氧、供暖、供水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有机农牧”型经济,聚焦打造有机农牧业集中发展区,科技赋能理塘青稞、理塘牦牛、理塘果蔬、理塘食用菌、理塘中药材五大有机产业集群,推进高原有机农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生态能源”型经济,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细化“无量河生态景观带”具体部署,在县城周边实施人工湿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城市生态绿道,打造城市绿化、农业、园林等生态景观。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型经济,依托理塘作为四川面向南亚“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作用,以构建康南商贸物流基地为目标,加快搭建畅通高效的物流体系,促进商贸物流提质降本增效。大力发展“数字+理塘”特色型经济,大力推进数字理塘建设,以大数据场景应用为引擎,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三资融合”型经济,聚焦国有资源资产资金运作改革,以企业赋能、项目带动、“集中资金办大事”为抓手,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集中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激活集体经济潜能。

理塘县党员干部以“忠诚干、务实干、担当干、创新干、团结干、廉洁干”的“六干”作风,全面推进“双区”建设。他们深学细悟提升政治站位,聚焦产业特色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社会治理提升民生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理塘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关注分享】《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一直以来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主流央媒和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作为《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大平台,正聚焦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共建融媒党建圆桌会”这一红色融媒平台,为推进共建联建、整合优势资源,启动创办“共建融媒党建圆桌会”会刊《红色好故事·诗乡》,拟优选若干家共建单位,并以“共建联建,赋能服务”形式,确认“圆桌会会长、轮值会长、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资格,推进双方分享“增值套餐合作共赢”赋能模式文本签订落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北京、浙江两地驻点办公)与宁夏分中心、杭州萧山区瓜沥镇大梅林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杭州龙岗故事观堂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成果丰硕。

 

国企网-《国企》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